职业病危害与职业健康监护-4不同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二)

宣传标语.jpg111111199999

不同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安寿

一、镉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一)目标疾病

1 .职业禁忌证(岗前、在岗)

(1) 慢性肾脏疾病

(2)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表现为①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②骨微结构退变: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易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

2. 职业病:

在岗、离岗:职业性慢性镉中毒。

应急健康检查:职业性急性镉中毒、金属烟雾热。

(二)健康监护 操作要点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建议参考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 试行 ) :

1. 骨密度的测量要求

目前尚无骨密度的单位,精确度由拥有仪器的本身确定,每日晨作一次体模的骨密度( BMD ),连续 5 日求 CV (变异系数),以统一的体模标定仪器的准确度,达不到者乘以一个系数校正。

下述情况之一者不参与测量骨密度:( 1 )脊柱侧弯畸形者、驼背者、脊椎手术者、脊椎唇变性增生者、脊椎外伤压迫者、全身实质器官明显疾病者(含内分泌疾病)。( 2 )凡参与诊断标准测量骨密度者,应测量腰椎和股骨颈两个部位。测量股骨颈除按要求固定测量外,为保证股骨内旋 15 度,还应在该足外侧加沙袋压迫。

2.X 片诊断要求

照片质量:除跟骨仅照侧位片外,其他部位骨结构应照正位片。照片的清晰度、对比度、细致度较高,软组织、骨组织层次结构清楚。

脊椎骨密度估计 ,建议用下列方法: I 度纵向骨小梁明显; II 度纵向骨小梁变稀疏; III 度纵向骨小梁不明显;同等发生压缩骨折者,应测量模型指数。模型指数 = (椎体前高―后高) / 后高。股骨颈可以用 Singh 指数法。在 III 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跟骨 Jharnaria 分度法,在 III 度定为可疑,在 III 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管状骨皮质指数法,常用在四肢长骨、第二掌骨及锁骨等部位,皮质指数 = 中点皮质厚度 / 该点骨横径;指数 <0.4 为可疑, <0.35 诊断为骨质疏松。

3. 血镉、尿镉的采样与检测

采静脉血方法:置于事先加入肝素钠(用量为每毫升 20-40ul )具塞塑料管中,充分振摇,冰冻运输。血样采集时间不限,采血时必须离开作业场所,采样前对采样部位依次用肥皂水、清水、稀硝酸擦洗,酒精消毒。血镉检测参考 WS/T 174 《血中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尿样采集方法:用塑料瓶收集尿样,混匀后尽快测量比重和体积,在尿中按 1%(V/V) 的比例加入硝酸,室温下运输,于 4 ℃下可保存两个月,分析前要将尿样充分混匀。尿镉检测参考 WS/T 32 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所用仪器和石墨管的性能对镉的测定结果有所影响。

4. 选检项目的建议

上岗前查体发现工人有肾脏病变表现,建议增加检查尿β 2- 微球蛋白或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发现有骨质疏松临床表现,建议增加骨密度检查。在岗期间、离岗时、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镉中毒表现建议增加骨密度、肝肾 B 超检查。

(三)个体评价

1 .接触评价

工业上镉主要用于电镀、制备镍 - 镉或银 - 镉电池、制作镉黄颜料、制造合金和焊条、制核反应堆的镉棒或者是涂于石墨棒作中子吸收剂等,硬脂酸镉常用作塑料稳定剂。在通风不良环境中高温切割、焊接或者是冶炼含镉金属等加热处理镉过程中,短期内吸入大量高分散度的氧化镉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从事镉冶炼和应用镉及其化合物的劳动者,如果不注意防护,可以发生慢性的镉中毒。在岗期间是否发生镉中毒应参考工人的职业史(包括工种、岗位、环境)、现场作业环境检测浓度、防护情况,采血的时间、脱离接毒岗位的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方法和质量控制及同工种查体的情况,综合判断劳动者的接触水平和中毒情况。

2 .肾功能有关指标评价

镉中毒早期主要表现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出现 b 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 a 1- 微球蛋白等排出量的增加,即所谓 “ 肾小管性蛋白尿 ” 。继之,高分子量蛋白 ( 如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 ) 可因肾小球损害而排泄增加。随着病情发展,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钙磷重吸收率、以及尿浓缩试验等亦可发生异常。通常镉引起肾功能异常进展缓慢。但即便脱离接触,肾功能障碍仍将持续存在。长期接触镉的工人尚可见到肾结石患病率增高,可能与尿钙排泄增加有关。

低分子量蛋白质 b 2- 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已公认为检测早期镉中毒性肾小管损害的灵敏指标,但测定单一蛋白不能反映肾损害的全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测定结果不受尿 pH 的影响,故作为检查肾小管功能异常的指标比尿 b 2- 微球蛋白更为实用和可靠。

RBP 影响因素:肝病患者血清中 RBP 显著低于正常人,且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早期血清 RBP 含量降低较晚期更明显。 RBP 水平是反映营养性疾病疗效的灵敏、特异性指标,甲亢患者 RBP 水平较正常人低,甲减患者 RBP 水平高于正常人。血清 RBP 含量能更灵敏地反映维生素 A 缺乏症。

3 .血镉、尿镉评价

血镉、尿镉测定结果即可用于职业接触工人的个体评价,也可用于群体评价。其评价参考《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 WS/T 113 - 1999 )。

血镉主要反映近几个月内的镉接触情况。在慢性镉中毒诊断中的价值不如尿镉,但仍不失为接触镉的佐证,可用于协助急性镉中毒的诊断。非职业接触镉的不吸烟者血镉一般在 1.8- 7.2 nmol/L(0.2-0.8 mg/L) ,吸烟者可达 12.6-40.5nmol/L(1.4-4.5 mg/L) 。

尿镉既可反映镉接触情况,又可提示长期接镉后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危险性。非职业接触者可通过大气、食物、饮水和吸烟等接触少量镉。尿镉随年龄而增加,但 60 岁以下者罕有超过 2.02 mol/mol 肌酐 (2 mg/g 肌酐 ) ( 正常参考值上限 ) 。当职业接触镉工人尿镉达 5.05-10.1 mmol/mol 肌酐( 5-10 mg/g 肌酐)时,肾小管功能异常的罹患率可达 5%-20% 。 5 mmol/mol 肌酐的尿镉作为现职工人慢性镉中毒的诊断下限值(注:尿镉 1 mg/g 肌酐 =1 mmol/mol 肌酐 )。

当血镉、尿镉同时超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时,表示工人有过量接触和过高的体负荷量,当血镉浓度大于 45nmol/L ,而尿镉浓度小于 5nmol/L 肌酐时,主要提示工人近期有过量接触。当尿镉浓度小于 5nmol/L 肌酐,而血镉浓度小于 45nmol/L ,则主要见于既往有过量接触但近期已减少接触或脱离接触的工人。肾脏疾病和严重贫血可分别影响血镉、尿镉的测定结果。长期吸烟可影响血镉浓度,评价时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四)关于随访

离岗时健康检查尿镉 >5µmol/mol 而 <10µmol/mol 肌酐者,随访 3 年,随访周期为每年 1 次。尿镉 >10µmol/mol 肌酐者,随访 6 年。若随访对象尿镉降至 5µmol/mol 肌酐以下,且未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随访可终止。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健康监护,主要介绍砷及其化合物和氟及其化合物。

二、砷及其化合物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一)目标疾病

1 .职业禁忌证

岗前和在岗的职业禁忌证有三个:慢性肝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严重慢性皮肤病。

2 .职业病

在岗、离岗: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职业性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二) 健康监护 操作要点

1 .体格检查

( 1 )内科常规检查:消化系统重点检查消化系统和黏膜,如黏膜黄染、肝脏大小、硬度、肝区叩痛等。

( 2 )神经系统重点检查肌力、周围神经病变。

( 3 )皮肤科检查:重点检查皮炎、皮肤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重点检查躯干部及四肢有无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指、趾甲 Mees 纹,手、足掌皮肤过度角化及脱屑等。

2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选检项目的建议 :上岗前工人既往有砷接触史,建议增加尿砷和肝脾 B 超检查。查体中发现周围神经病变,建议增加神经肌电图检查。

3 .尿砷采样与检测

采样:用具盖聚乙烯塑料瓶收集班后尿,混匀后,尽快按 WS/T 97 测定肌酐。取 10mL 尿,加入具盖聚氯乙烯塑料管,样品需冷藏贮存和运输。样品于 4 ℃可保存 14d 。

尿砷检测依据《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WS/T28-1996 ),《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WS/T29-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WS/T 97-1996 )和《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 的通知》(卫医发〔 2006 〕 73 号)。

) 个体评价

1 .接触评价

焙烧含砷矿石,其烟气及矿渣中含大量白砷;砷与铅、铜等金属制造合金可用于制造汽车散热器和轴承、蓄电池隔板、电缆套管、原子弹外壳等;纯砷用以制备砷化镓、砷化铟等半导体材料,生产中发生泄漏时可生成三氧化二砷引起中毒;医药及农药制造,如抗梅毒药、抗癌药、枯痔散、砷酸盐、亚砷酸盐、五氧化二砷、巴黎绿(醋酸铜和偏砷酸的复合盐);砷化物还用作木材防腐剂、防锈剂、除草剂(如砷酸钠)或颜料(雄黄、雌黄、砷绿等)玻璃工业的氧化脱色剂(白砷)。

常见化合物:三氧化二砷(砒霜、信石、白砒)、五氧化二砷、三氯化砷、砷酸、雄黄( AsS )、雌黄( As2S3 )等。生活性中毒:误食含砷农药或其拌种粮,他杀或自杀,作药物(注射及口服)使用,饮用地下高砷水或砷污染水等。

砷化合物毒性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砷的化学形态,二是溶解度。砷化合物有三价砷和五价砷,其中三价砷化合物比五价砷化合物的毒性大,大约为 60 倍。最常见的三价砷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民间也叫信石,是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二硫化二砷 ( 雄黄 ) 和三硫化砷 ( 雌黄 ) ,毒性较三氧化二砷弱。

2 .砷中毒皮肤表现

皮肤改变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征性表现。慢性接触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和色素沉着和(或)脱失改变,如四肢和(或)躯干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掌跖部皮肤角化过度可形成凸起的疣状增生物;躯干和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相间存在形成散在黑白色斑点;严重者发生感染、坏死,形成溃疡,且可发生皮肤癌。

3 .砷的暴露性标志物评价

砷以三价和五价的形式存在于食物、水、和环境中,砷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经肺、胃肠道、黏膜吸收入血,并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存在于脑、肺、心、脾、肾、胸腺、前列腺、甲状腺、主动脉、卵巢、子宫 、肠壁、肌肉等全身各组织中,其中以皮肤、毛发、指甲中含量最高,部分随尿液流出。砷的排泄主要是在肾脏,且排泄速度相当缓慢,故尿砷被认为是反映近期砷暴露的敏感指标,常用于检测环境和职业中的砷暴露。通常砷代谢在人的尿液中分布为 10%-15% 的无机砷、 10%-15% 单甲基胂酸( MMA )和 60%-80% 二甲基胂酸( DMA )。

砷进入血液后,大部分均以较高的速率从血浆清除,血砷的生物半衰期为 60h ,因而血砷仅是监测短期接触水平的指标。

发砷、指 ( 趾 ) 甲砷( HAs , FTAs )常用于生活中毒检测,不推荐做职业健康检查查体项目。

由于环境污染、饮食、饮水和生活习惯和砷的检测方法及质控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人群血砷、尿砷、发砷的水平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解释砷是否超标时应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四) 关于随访

接触砷工龄在 10 年 ( 含 10 年)以下者,随访 9 年;接触砷工龄 10 年以上者,随访 21 年,随访周期为每 3 年 1 次。若接触砷工龄 <5 年,且接触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三、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一)目标疾病

1 .职业禁忌证

岗前、在岗:( 1 )地方性氟病;( 2 )骨关节疾病。

地方性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环境中氟含量过高,进入人体内的氟过多,蓄积而引起的全身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是牙齿发育时期人体摄入氟量过高所引起的特殊型牙齿釉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是在同一时期萌出的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严重者还并发有釉质的实质缺损。临床上常按其轻、中、重度而分为白垩型(轻度)、着色型(中度)和缺损型(重度)三种类型。

氟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腿关节疼痛,关节僵直,骨骼变形以及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氟骨症的 X 线改变包括骨质疏松、骨硬化、骨软化、骨周骨增生、软组织钙化或骨化、关节退行性改变、骨发育障碍和畸形。

骨关节疾病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症、其他代谢性骨病、肾性骨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石骨症、骨转移瘤等。

2. 职业病

在岗、离岗:工业性氟病。

(二)健康监护操作要点

1 .骨骼 X 线摄片的要求  

采用 200mA 以上的 X 线诊断机,焦点大小不超过 2.0 × 2.0mm ,最好为旋转阳极球管。摄片部位基本要求是骨盆正位片,一侧桡、尺骨正位片及同侧胫、腓骨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摄胸部和腰椎正位片(参见 GBZ5 )。

2 .尿氟采样与检测

建议留取脱离接触 24 小时后的班前尿,连续测定 3 次,每周 1 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衡量尿氟高低的依据。尿氟测定为选择性电极测定法,参照 WS/T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

(三)个体评价

1 .接触评价

接触无机氟化物的工作场所主要为铝冶炼工业,铝电解工业用的熔剂由冰晶石( 3NaF.AIF3 )、氟化铝、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锂等几种化学物质组成,氧化铝在高温下溶解于由冰晶石和其它几种氟化物组成的熔剂中,构成冰晶石 — 氧化铝熔液,在铝电解过程中冰晶石分解产生大量氟化氢气体,如果电解槽通风净化效果不佳时可导致工作场所氟化氢气体污染。电解槽内的多种氟化物熔剂在高温电解过程中有氟化物烟尘散发,加料过程中和地面扬尘也可导致氟化物粉尘散发。工人长期接触容易导致工业性氟病。

2 .症状评价(临床表现评价)

工业性氟病是由于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无机氟化物所致、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骨骼改变可由 X 射线检查发现。但因其与骨骼 X 射线改变多不平行,诊断与分期主要以骨骼 X 线改变为依据。氟骨症发病年限一般在 10 年以上,劳动条件恶劣特殊情况,接触 3 年者也有发病。

在临床上,眼、上呼吸道和皮肤刺激症状和慢性炎症出现较早,尿氟含量往往超过当地正常值。腰背和四肢疼痛、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及消化道症状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上腹痛等 ) 比较常见。严重者可有关节运动受限、骨骼畸形和神经受压症状。骨骼 X 线表现最先出现于躯干骨尤其是骨盆和腰椎,继而桡、尺、胫、腓骨亦可受累。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增浓,交叉成网织状,呈 “ 纱布样 ” 或 “ 麻袋纹样 ” ,严重者如 “ 大理石样 ” 。上述部位的骨膜、骨间膜、肌腱和韧带还可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 ( 萌芽状、玫瑰刺状或烛泪状等 ) 的钙化或骨化等骨周改变。

3 .尿氟评价

尿中氟化物测定采取选择性电极测定法,尿氟检查结果不规律,波动性大,除受饮水和食物影响外,主要原因是留尿时间不一致。氟作业工人尿氟上班后随接触情况而升降,休息 24 小时后,基本上恢复到原来水平,故留脱离接触 24 小时后的班前尿较能反映工人体内的实际水平。考虑到尿氟的自然波动,应每周留一次,连续三次以上,取其平均值作为衡量尿氟高低的依据。人群中尿氟正常值应参考 WS/T 256-2005 标准,与职业接触限值不同,应注意区分。

四、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噪声是目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最多的部分。

(一)噪声分类及识别

噪声的分类多种多样,对于生产性噪声,有以下分类:

1 .根据噪声来源

( 1 )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声音,如冲压、打磨、机加工等。

( 2 )流体动力性噪声:

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发出的声音。

( 3 )电磁性噪声

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2 .根据噪声持续时间

根据噪声持续时间分为连续噪声(持续发声时间或两声间隔时间< 1s )和间断噪声(两声间隔时间> 1s ,包括脉冲声和冲击声)。

3 .根据声压起伏状态

分稳态噪声(声压变化小于 5dB )和波动噪声(声压变化大于 5dB )。波动噪声和间断噪声的区别:间断噪声的间断期声压接近或等于背景噪声;波动噪声在声音降落期仍明显高于背景噪声。

4 .根据噪声的频谱特性

可将噪声分为高频、中高频、中低频、低频;宽频带、窄频带等类型噪声。

(二)职业性接触机会及主要行业工种

1 .煤炭行业

凿岩、装载、掘进、打眼、水利采煤、机械采煤、爆破等作业。

2 .钢铁行业

平炉转炉、焦化、各种鼓风机、轧钢压缩机、泵房、抽风机、矿山钻空机、大型球磨机、空压机等作业。

3 .机械加工行业

车、铣、刨、磨床、砂轮抛光、铆接、铲边、锻压、冲压、铸件清理等作业。

4 .石油行业

各类风机、塑料机、树脂机、炼胶机、焦油蒸馏炉、泵房、压缩机站、冷冻机站、橡胶挤出机、加热炉、塑料切粒机、热合机等作业。

5 .建材行业

制砖机、水泥立窑、对滚机、电锯、电刨、旋切、齐边、球磨、振动筛等作业。

6 .电子行业:

渡膜、电容器、电子设备、装配、研磨、液压、冷冻机、风机房、超声清洗等作业。

7 .纺织行业

羊毛编织、袜机纬编、压光、印花、电剪、梳棉、细纱、织布等作业。

8 .金属制品

渡件磨光、抛光、喷砂、除锈、拔丝、铆接、锻压、铝制品冷轧等作业。

(三)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

1 .强度和频谱特性

噪声的强度越大、频率越窄对听力危害越大;

2 .接触时间和方式

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密切的关系;缩短接触时间有利于减轻噪声的危害;连续接触方式的危害高于间断接触;

3 .噪声的性质

脉冲噪声的危害高于稳态声,窄频带噪声危害高于宽频带噪声;

4 .其它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

若噪声同时合并其他职业危害如振动、高温、低温、粉尘和毒物等,则会加重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作用;

5 .机体健康状况和个体敏感性

有听觉系统疾患者或对声音敏感的人,在接触噪声后易发生听觉损害;

(四)目标疾病

1 .职业禁忌证

岗前: ①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00 、 1000 、 2000Hz 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 25dB ); ②高频段 3000 、 4000 、 6000Hz 双耳平均听阈≥ 40dB ; ③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 41dB 。

在岗:以上① + ③ + 噪声敏感者 (即:上岗前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 25dB ,但噪声作业 1 年内,高频段中 3000 、 4000 、 6000 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力损失≥ 65dB )。

2 .职业病

在岗、离岗:职业性噪声聋。

(五)健康监护操作要点

1 .体检询问重点

第一,有无中外耳疾患史;第二,可能影响听力的外伤史、爆震史;第三,药物史: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拉霉素、新霉素等;第四,中毒史:如 CO 中毒等;第五,感染史:如流脑、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第六,遗传史:如家庭直系亲属中有无耳聋等病史;第七,有无噪声接触史及个人防护情况。

2 .疑似噪声性耳聋判断起点

在超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的噪声作业人员;连续噪声作业工龄不低于 3 年;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多次纯音测听结果各频率听阈值偏差≤ 10dB ;在判定疑似前,应对其听力进行复查。而且各频率听阈偏差≤ 10dB ;怀疑中耳疾患时可进行声导抗检查。

对纯音听力测试不配合的患者,或对纯音听力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怀疑时,应进行客观听力检查,如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 40Hz 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声阻抗声反射阈测试、耳声发射测试等检查,以排除伪聋和夸大性听力损失的可能。

若主客观听力检查明显不符,或多次纯音听力检查多个频率听阈波动≥ 10dB, 应不予考虑疑似噪声聋。

(六)预防控制措施

1 .控制生产性噪声的三个基本原则

( 1 )消除或降低噪声源

主要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或机械过程中,尽力采取消声减振措施。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允许远距离控制的,可设置隔声操作 ( 控制 ) 室。

( 2 )消除减少噪声的传播

产生噪声的车间墙体应加厚,从而减轻噪声的传播。设置隔声室以阻断噪声的传播。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噪声声强度超过 GBJ87 要求的厂房,其内墙、顶棚应设计安装吸声层。

( 3 )实施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 1999 第 620 号)制定本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除了配备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 防护耳罩、耳塞等,还应定期组织噪声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2 .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

( 1 )厂房设计、设备购买和安装阶段

机器和设备制造要以噪声控制作为机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购置设备时要严格考察噪声有关的要求,明确可接受的噪声标准;不符合噪声控制有关参数的设备不得购买。

厂房内设备安装和布局要遵循的规则 :噪声水平大体相等的机器、工序和工作区域靠在一起;用具有中等噪声水平的区域作为缓冲区,将噪声特别大和特别安静的区域分开。

( 2 )查找噪声源

工作场所中多台机器同时运作时,首先要找出需要处理的噪声源,弄清楚噪声是哪个设备或部件产生的; 查找声源的方法 主要有:测量各设备频谱并绘制成曲线,测量声级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声源的具体部位,相似的设备或生产线的频率资料相对比,找出问题在哪台设备,用临时性措施分隔各组成部分或通过交替开关各组件以查找噪声源。

( 3 )控制噪声

采用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声学材料可有效控制噪声;同时要采取工程技术控制方法,如用噪声低的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改造噪声源(如给排气嘴安装消声器、减少机器部件之间的摩擦与碰撞等),阻断噪声传播途径(如在设备周围安装隔声围护物、密闭、使用吸声材料等),保护接受者(如采用隔音屏障、建造隔声亭或隔声室、减少暴露、进行个体防护等)。

3 .个体防护

当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配戴个人听力保护器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听力保护器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三种产品。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规范》为噪声作业人员选购并提供三种以上听力防护用品。

4 .实施听力监护措施

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即将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应进行岗前职业体检,取得基础听力资料,听觉系统疾患者禁忌从事噪声作业。对已经发生职业性噪声聋的患者应调离噪声岗位。

(七)关于复查

下列情况需进行听力复查:

粗侧纯音听力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dB ;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 25dB 者,听力损失可能与噪声接触有关时;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 40dB 者,怀疑听力损失中耳疾患所致;听力损失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者。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所有的观点由网友个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场,感谢大家支持!

重庆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YMU教育


重庆YMU教育_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卡


重庆YMU教育_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课后辅导


重庆YMU教育_执业医师护士药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www.91ymu.com


www.ymujiaoyu.com


YMU教育(www.91ymu.com),全国热线电话:023-89119533;提供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中小学课后辅导、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大牌定制健康体检等服务;

继教分卡底部.jpg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