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钱学森最大的17个人 罕见名单有三人大家都知道

文章头子.jpg当代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一生成就非凡,在大家心目中是位非常厉害、非常聪明的人。

不少人很想了解他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好奇他究竟受了哪些人的影响才会如此出类拔萃?

他在晚年的时候,留下一份手记,记下了对他这辈子有过重要帮助的人。qian1.webp.jpg

在他的母校——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展览馆里,人们可以看到这份珍贵的手稿,一共有17个人,都是他认为最有影响和助益的人,其中不乏至亲,也有领袖,更多的是他尊敬的恩师。

成长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幼年时的家庭教育时期,他主要受到父母双亲的影响最为深刻。

父亲钱均夫,一位当过学堂校长并在教育系统深耕多年的教育家,从小教他写文言文。

母亲章兰娟,一位通识琴棋书画、在家相夫教子的伟大女性,喜爱花草,在书香门第中营造的生活格调从小熏陶了童年的钱学森。

成长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打基础、养习惯的小学教育时期,他主要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影响。

于士俭,是钱学森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时的老师,解放后曾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教师。1921年至1923年,10岁的钱学森在北高师附小读高小。作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孩子,钱学森在(班)级主任于士俭先生的帮助下,广泛求知,还学书法,自主选择字体来写毛笔字,打下了牢固的文化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8月至1922年夏天,邓颖超作为北高师附小的首位女教师,也在这所名校任教。

成长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培养兴趣、巩固功底的中学教育时期,他受到了名校——北京师大附中7位好老师的熏陶。

国文老师董鲁安(于力)思想进步,给同学们讲读鲁迅文章和古典文学作品的同时,不时分析时政,进行一些革命思想的启发。

生物学老师俞君适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经常带领同学们去野外采集标本,解剖蚯蚓和青蛙等小动物。

艺术老师高希舜在绘画、美术、音乐方面都深深打动了中学时代的钱学森。高老师不仅教西洋画,也教传统国画。钱学森后来回忆道,自己有好几幅画作受到了高老师的表扬。

矿物学老师李士博注重实地考察,他讲的十级硬度知识对钱学森影响极大。钱学森晚年还念念不忘的是,当年李老师带领他们去北京郊区考察地理,采集矿石标本。

化学老师王鹤清很喜欢爱探索的学生,还专门开放化学实验室,方便有兴趣的同学随时可以进去做实验。王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原子价概念,一直让钱学森记忆犹新。几何老师傅种孙讲的数学理论课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让钱学森等人爱上了几何。说起自己对科学的严谨性认识,钱学森提到傅老师在课上讲的,“只要承认公理,定理是根据逻辑推断出来的必然结果。在课堂如此,到外面如此;中国如此,全世界如此,即使到火星上也如此!”除钱学森外,傅老师还培养出段学复、闵嗣鹤等一批数学家,后来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

伦理学老师林砺儒当时还是北师大附中校长,后来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他的课讲得特别好,从唯物史观来讲社会发展的观点,在钱学森的脑海中激发了三观的正能量。

成长第四个阶段,也就是积累学力、确立研究兴趣的大学攻读时期,在当时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的机械工程系就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期间,他得到了不少名师的指点和帮助。

热力学教授陈石英老师是钱学森铭记于心的大学恩师,后来担任交通大学副校长。“(大学本科)专业基础课中,给我教育最深的是陈石英先生,他讲《工程热力学》严肃认真,并且结合实际,对我们这些未来工程师是一堂深刻的课”。钱学森曾经回忆说。

教授电机工程课程的钟兆琳老师对钱学森的教育也助益良多,尤其是研究理论与实际的作风让他受益匪浅,也让他十分感激。

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钱学森报考了清华大学赴美公费留学。在这段预备留美的过渡时期,他得到了一位航空工程大牛的帮助。

这位大牛就是王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硕士,为中国在海外获得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的第一人,也是世界著名的波音飞机公司的第一任总工程师。

这位在民国时期回国后的中国航空公司总工程师,曾经在经验设计方面悉心指导了钱学森,并教导他务必重视工程技术实践和制造工艺问题。

成长第五个阶段,也就是赴洋攻读、学有所成的留学美国时期,他得到了世界名师的亲密指导。

在留美期间,钱学森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尤其是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国际一流应用力学家冯·卡门对他进行的引导、培养和启发,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与这种充分自主、自由、宽容的研究探索氛围,为钱学森的成长、成就产生重大助力。

冯·卡门先生是当时世界航空科研领域的领行者,在火箭研究与喷气推进方面做出了先驱性贡献,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他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他的指导下,钱学森完成了关于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成长第六个阶段,也就是科技挂帅、功成名就的回国贡献时期,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任与支持。文章尾巴.jpg




写下您的评论吧